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来源:奇闻呀(www.qiwenya.com)时间:2022-06-10 19:21作者:手机阅读>>

灾难片里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主角团开着车在路上狂奔,后面是滚滚而来的岩浆,岩浆所流经的地方寸草不生。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岩浆的热气,更不要提看见群众演员被岩浆吞噬的惨状,想想都觉得疼。岩浆的温度在900到1400摄氏度之间,属于上地幔的软流层,里面的物质很复杂,有融化的岩石二氧化硅、有地核中的铁和碳,看起来很像钢铁厂的钢水。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2021年12月4日,印尼当地的火山爆发,造成了超过10人遇难,尽管我们知道,死于火山喷发的人并不完全是因为高温,还因有害气体和烟尘,但我们还是不禁觉得皮肤疼痛。与高温最近的职业是钢铁厂的炼钢工人,他们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高温和危险。

人T能承受的温度极限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新闻,某地出现罕见的高温,不少人因为高温去世。这些地区的高温,最高不超过45摄氏度,地面温度为60摄氏度左右,光从数据上看并没有多高,可是人T已经出现承受不住的迹象了,我们的身体真的这么脆弱吗?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早在18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博莱登就拿自己做过一次测试,他发现,如果是在干燥的环境下,人T可以在120摄氏度的高温下坚持15分钟而无不良反应。可一旦变为潮湿的环境,即便只有48到50摄氏度,人T便会出现百般不适,最后坚持不了几分钟。为此他得出结论,因为人在干燥的环境下能够通过蒸发汗液来调节体温,即使是能煎熟牛排的温度,人T也能维持正常运转十来分钟;而潮湿的环境会阻碍人类的汗液蒸发,人T温度调节失衡,很快就会难受。

上个世纪冷战期间美苏宇宙争霸,都想将自己的航天员第一个送入太空,于是铆足了劲发展航天科技。其中,有一项实验就是需要了解航天员的忍耐力。加加林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天空的宇航员,自然接受了这个实验。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不穿任何衣物,在干燥环境人可以承受210摄氏度的温度,穿上厚实的冬衣反而还能承受270摄氏度的高温。但是当人T的温度超过40度时,宇航员开始出现不适,42度为临界值,不能再继续上升,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人类是否能忍受高温,得看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只要体温在38度以下,那么人在高温里是可以坚持很久的,40度的时候身体会发出警告,42度离死亡就只有一步之遥。不过这数据不具备普遍性,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宇航员的身体素质优于普通人且没有任何疾病,一般人要是有心脏病之类的,根本坚持不住。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钢铁厂惨剧

2021年1月28日,辽宁营口发生钢铁厂事故,2名工人在转动炼钢炉时发生喷爆,瞬间被钢水吞没。

2016年3月6日,因工人操作失误导致冷水灌入转炉,导致转炉爆炸,工人遇难。

2007年4月18日,辽宁铁岭包钢发生事故,27吨高温钢包破裂泄露,导致32人死亡,这是我国钢铁历史上最惨痛的炼钢事故。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以上是近十五年发生的比较惨烈的钢铁厂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其中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工人被钢水包围。钢的熔点在1500摄氏度左右,比灾难片里的岩浆温度还高,掉入这么高温的钢水里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我们唯一关心的是,遇难者在落入钢水时会感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到痛就已经融化了?毕竟人T高温实验告诉我们人类的最高极限为270摄氏度,那么1500度的钢水,会瞬间融化人的血骨吗?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落入钢水

惨剧已经发生,我们希望遇难的工人在临终前能少一些疼痛,所以说服自己他们在那一瞬间就被高温融化,没有感觉到疼。但是人T学家解释,工人们不仅被融化了,还在融化前经历了剧烈的疼痛。

我们的痛觉产生依赖神经细胞,当人类的皮肤在受到伤害时,刺激通过神经末梢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了痛觉。痛觉的产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能让身体感到疼痛的事情都是有一定危险的,大脑希望人T赶紧远离危险源。产生痛觉的根本在于大脑,因此遇难工人是否感受到疼痛,取决于他以什么姿势掉进了钢水里。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如果工人是头朝下掉入,那么在那一瞬间,他的脑神经就死亡了,都来不及将痛觉反应出来,这个时候,工人在没有痛觉中融化。这是最让人容易接受的说法,大家都希望是这样,至少能走得不那么痛苦。如果工人是平躺着掉进钢水,因为人T的密度接近于水,而钢水的密度为每立方米7.9千克。工人不会沉入钢水而是浮在表面,这个时候他的头和身体同时接触到钢水。

理论上讲,因为工人都戴着头盔,头盔的融化速度比衣服慢,身体皮肤会比脑袋先一步接触到钢水,所以在它神经细胞死亡之前,工人会感受到疼痛,只不过时间很短,头盔融化后就离无知觉不远了。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最痛苦的莫过于脚朝下落入钢水,由于人T密度比钢水低,工人相当于站在了铁水上方,很快鞋子被融化,脚底皮肤接触到了钢水,很快便将皮肤烧毁,神经末端感受到了刺激传到大脑皮层,大脑做出剧烈反应产生极大的痛觉,这个时候工人能明显感受到自己从脚开始一截一截的变短,直到融化到关键的组织,造成工人死亡。也就是说,工人有可能还没被融化完,人就已经去世了。去世前他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撕心裂肺的痛。

火灾

有人会说,这些事故都发生在炼钢厂,遇难者都是工厂里的工人,我们现实生活中基本上遇不见钢水这样极端的情况。的确,我们生活中碰到的钢都是已经冷却的,不是1500摄氏度的熔融状态。然而这并不表示我们离高温伤害非常遥远,现实中,每个人都面临着火灾危险。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2021年5月10日,成都一小区的电梯内,因住户将电瓶车带上电梯,电梯门关上的一瞬间电瓶车起火,导致电梯内的5人被烧伤,其中还有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事故发生后,婴儿全身40%烧伤,婴儿的外婆也在事故中受伤,祖孙二人都在接受抢救。这件事情震惊了全国,也让各小区纷纷贴出告示,电瓶车不得进入小区电梯。

回想一下,在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前,我们在电梯里看到过几次电瓶车呢?恐怕时有发生吧,并且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事情发生后,大家想起来才觉得后怕,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离火灾如此近。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2019年8月28日,安徽黄山某小区,一住户家中莫名失火,玻璃发生了爆炸,好在小区的其他住户及时拨打119,将大火控制住,没有造成进一步损失和伤害。着火人家的住户称自己家里的电器全部都已经断电,一切有可能着火的她都防范着,这火是怎么起的?

消防员勘察了现场后得出起火原因,是住户放在窗台的一个水晶球,它汇聚太阳光落在了房间内的一点,然后光点聚集能量最后燃起来,原理就和我们拿放大镜点火一样。消防员还提醒,注意家里的玻璃设备,如果发现它们折射反射光线,应该及时避光处理,不然哪一天就像这位住户家一样,被点燃了。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谁家没点玻璃制品?都有吧,谁又能想到这个东西居然可以将家里的家具点着呢?还是那句话,事情没发生之前大家都觉得正常,可是发生之后,大家都在后怕。

烧伤与窒息

我们惧怕与火、高温有关的事情,因为这会给身体带来伤害。火灾带来的伤害无外乎两种,烧伤与窒息。

烧伤在医学上指热力对人T造成的伤害,并不局限于明火,而是包括一切带有温度的能量源,如水蒸气、热水等,根据伤害程度与面积可以分为9个等级,最严重的为重度烧伤,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烧伤并非完全无法避免,在发现身边的人身上着火时,首先应该脱下他的衣物,不可盲目使用水灭火,如果是汽油之内引起的火灾,浇水反而会使火苗转移,这个时候应使用灭火器。没有灭火器,采用打滚的方式扑灭身上的火。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沙子掩盖。如果是自己着火,身边没有其他人,也是应该脱掉身上的衣物,并且在地上连续打滚扑灭火焰。

根据消防部门的统计,火灾中致死率最高的不是火焰本身,而是它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1.3%之后,人会在两三分钟内就失去知觉休克,13分钟后人便会死亡,大部分火灾的遇难者都属于窒息而亡。奇闻呀 wWW.qiwENYA.com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此外,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如聚氯乙烯、尼龙等,会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面对火灾时,如果发现已经无法逃离现场,房间里浓烟四起,首先应该保持镇定,不要慌乱,找一块毛巾或者布料,用水打湿,捂住口鼻,这样能阻挡一些有毒气体进入呼吸道。然后找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躲避,等待救援。遇到他人被困火场时,不要盲目冲进去救人,应该报警等消防员到来,一定要在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救助他人。

火灾离我们不远,但也不是可怕到无可阻挡,只要我们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那么可以避免大部分灾害。

人若落入钢水,会感觉到痛吗?还是尚未感觉痛,就已融化

结语

如果有人不幸掉入钢水,那么成功拯救他的概率为零,是先感到疼痛还是没疼就化了,取决于人掉入钢水时的姿势。最惨痛的莫过于脚着地落入铁水,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痛再到死亡失去知觉,躯体反而是最后一个消逝的。

不过钢水这种情况实属太过于极端,我们现实生活中几乎遇不到。但是,我们离火灾的距离比想象中的近。因此应该随时提高防火意识,做到出门随手断电,使用大功率电器时注意家里的情况,一旦闻到有糊味,应该立马切断家里的主电源,及时排查故障。

我们时刻都在面对危险,但我们时刻也在防范危险。

自然地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