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56个民族是怎么确定的? ——聊聊民族识别

来源:奇闻呀(www.qiwenya.com)时间:2021-08-21 00:01作者:手机阅读>>

说起新疆的各个民族来,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说法,即新疆有着所谓四个未知民族(部族)或者四大神秘民族(部族),即生活在阿勒泰的图瓦人、生活在罗布泊地区的罗布人、生活在和田地区的克里雅人和生活在阿瓦提、巴楚、麦盖提等地的刀郎人。

现在,官方将图瓦人归于蒙古族,将罗布人、克里雅人和刀郎人归于维吾尔族。按照通行的说法,这四支部族的族源都比较复杂,历史上经过多民族之间的融合——然而,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不都是如此吗?事实上即使是汉族,不也是经历了历史上各种民族走马灯一样的融合,才走到今天的吗?

其实直到今天,位于慕士塔格峰脚下的一个村庄中,那里的人就依然坚持自己不是维吾尔族,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都普遍存在。

那么,咱们的所谓56个民族的划分到底是怎样来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世界上只有苏联、南斯拉夫和中国等几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了民族的识别与划分?新疆的各个民族当年识别与划分的依据又是什么?

简答的说,新疆,乃至全国的民族识别与划分,基本上都是依照了苏联的模式与理论,尤其是新疆,13个世居民族中至少9个都和苏联跨界,因此苏联当年的民族识别对新疆的影响尤其深远。

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当年的苏联,是怎么搞民族识别的?主要是怎么在中亚地区搞民族识别的。

一、中亚地区的民族历史上是什么情况?

现在的官方语言,说起苏联时,都会说是“前苏联”,我也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叫。按照汉语的规律,说一个政权是前政权,那么就必定会有一个后政权,比如我们熟知的西汉和东汉,就又被称为前汉和后汉,其他还有我们熟悉或不太熟知前秦、后秦;前凉、后凉之类。另一种情况是只有“后”,没有前的,比如唐代之后还有个后唐、南朝梁之后还有个后梁,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因为延续了金,所以当初叫做后金,后来成为清等等,但不管何种情况,绝没有还在未出现“后”的情况下就被冠以“前”的。咱们这么叫,不知道是不是内心深处还热切希望有一天俄国人再度统治原苏联的领土,再造一个“后苏联”,要真是这样,那也真是为俄国人操碎了心了。

要说到苏联当年的民族识别,就得先简要介绍一下当时中亚地区的民族状况。事实上,当年,中亚地区的民族概念并不强烈,所谓的民族界限非常模糊。

自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后,整个中亚地区的草原部落不断融合、分化、演变,逐步形成了各个突厥语系的部族,另外还有说东伊朗语这样的塔吉克人等。这些部族发展到今天,就是我们看到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柯尔克孜)、塔吉克和土库曼等。这些民族的演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儿,举个栗子,哈萨克人是15世纪,从月即别汗的统治中分离出来的。

当时一部分人不愿意和月即别一起混了,要自立门户,这一部分脱离的人,后来就形成了哈萨克人。那么月即别汗是什么人呢?是金帐汗国的第九任大汗,金帐汗国,又叫钦察汗国,这样很多人可能就清楚了,这不是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之一吗?没错,金帐汗国就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汗国,月即别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事实上,脱离月即别汗的人中,也有成吉思汗的后裔。

然而月即别还有一种译音:乌兹别克。是的,这个月即别汗的后裔后来就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逐渐形成了乌兹别克人。

这样我们就能大致理出一个主线:蒙古帝国——钦察(金帐)汗国——月即别汗,然后分为两支: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汗国。当然具体情况还复杂的多,比如大家分家后又有和其他部族不断的融合,其实在没分家的时候就有不断的融合,比如融合说东伊朗语的塔吉克先民,说斯拉夫语的俄罗斯先民等等。

因此,整个中亚地区的民族界限一直以来都有点稀里糊涂,尤其是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成为主导宗教之后,各民族之间的界限就更为模糊,民族意识非常淡薄,所以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西方人,对中亚地区的民族称谓也五花八门,比如俄国人将中亚地区的人前期大体分为萨尔特人、乞卜察克人(钦察人)、库拉玛人、吉尔吉斯人、卡拉吉尔吉斯人、塔兰奇人等等,或者按照地名,称之为布哈拉人、希瓦人等等。

萨尔特人,我在以前的文章里简单介绍过,也被我们译写为撒尔特人,最早是蒙古人对一部分塔吉克人的称呼,后来则定居的乌兹别克人,包括新疆的维吾尔族也都被称为萨尔特,大体原则是只要定居,非游牧的,都可以称为萨尔特。

乞卜察克人,则是对一部分游牧部族的称呼,后来这些所谓乞卜察克人分别被归属于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柯尔克孜)人。

库拉玛人,是对当时一部分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的称呼。

吉尔吉斯人,不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柯尔克孜)人,而是将哈萨克人称作了吉尔吉斯人,真正的吉尔吉斯人当年则被称为卡拉吉尔吉斯人,这个错误到了斯大林时代之后才得以纠正。

塔兰奇人,则是对迁往北疆种地,后流动到中亚的维吾尔人的称呼。

至于布哈拉、希瓦,都是当时的汗国,今天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当然,布哈拉人也好,希瓦人也罢,其实都是乌兹别克人。不过要注意一点,如果说小布哈拉,或者小布哈拉人,可就和乌兹别克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小布哈拉是当时对新疆南疆地区的一种称呼,所以小布哈拉人也就是维吾尔族了。

沙俄时代,将中亚地区划分为了多个州,还有一个包含了两个州的省:突厥斯坦省,这些州和省则分属两个总督区:草原总督区和突厥斯坦总督区。这里还要注意一点,这个突厥斯坦省和突厥斯坦总督区就是所谓的西突厥斯坦,也叫俄国突厥斯坦,所对应的,就是将新疆的南疆部分称为东突厥斯坦,也叫中国突厥斯坦,所谓“东突”,便是依此而来。

总之,当时中亚民族界限的混乱还真不是一点两点,所居住的区域也是犬牙交错。因此苏俄胜利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中亚地区的民族进行识别,进而划分所谓不同的“国家”。

我们知道,所谓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这个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至少在名义上,境内各民族都是有着自己的“国家”的,大家在一起不过是一个“联合国”。

俄国革命和内战时期,其所属的芬兰、波兰、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所谓波罗的海三国脱离俄国独立,没有脱离的俄国的“国家”还有7个,分别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布哈拉和花剌子模。这7个“国家”,前五个大部分人都熟悉,那么布哈拉和花剌子模是哪里?后来又演变成了什么加盟共和国呢?草原总督区和突厥斯坦总督区又演变成了什么呢?

二、苏联的民族识别

既然要进行民族识别,那么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民族”。一直以来,对于“民族”这一概念,有着多种的定义,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从血缘和人种划分;从宗教划分;从语言划分;从共同的经济生活划分、从共同的生活地域划分以及从心理认同划分等。

先不说苏联了,这几条放在中国估计都很难行的通,从血缘和人种划分的话,首先汉族、藏族就很难划分,因为本身汉藏就是同种,事实上土家族、白族等也是发源于汉族。其次汉人历史上融合的民族可不是一个两个,汉族人中本身就至少分有蒙古人种中的北方人种和马来人种两个亚人种;如果从宗教划分,那就更扯,信基督教的是同一个民族、信佛教的是同一个民族、信伊斯兰教的也是同一个民族,这不正是泛伊斯兰主义的观点吗?而从语言划分,也不靠谱,汉语的很多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比德语和法语都大,难道不算是一个民族?至于从共同的经济生活来划分也分不清,你能说游牧民族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就都是一个民族?还是说所有的农耕民族都是一个民族?而从共同的生活地域划分就更是胡说八道,可能唯一靠点谱的就是心理上的认同这一条了。

所以斯大林就搞了一个民族划分的四条标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也就是说,斯大林认为,划分民族的标准,必须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认同这四条都符合才算数。

这样,苏联就开始了所谓民族识别工作。到1925年,在各种争议声中,民族识别和“国界划分”终于尘埃落定,突厥斯坦、布哈拉、花剌子模三个共和国被划为了乌兹别克、土库曼两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同时在乌兹别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内还成立了一个塔吉克自治共和国;卡拉吉尔吉斯恢复为吉尔吉斯,成立了吉尔吉斯自治州,后来升格为共和国;原先属于草原总督区的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改为哈萨克自治共和国。

1929年,原先属于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国脱离乌兹别克。升级为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随后加入苏联;1936年底,哈萨克自治共和国和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正式更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加入苏联,中亚五国自此形成。

斯大林对中亚地区的民族识别和划分表示很满意。但事实上,这种划分带有太强的人为痕迹,埋下了很多隐患,比如说,列宁曾经提出,国家分为单一民族国家和非单一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的标准是该国95%以上的居民属于同一民族才是单一民族国家;而90%到95%属于同一民族的国家是基本单纯的民族国家;30%以上居民为不同民族的国家是民族成分复杂的非单一民族国家。

那么斯大林划分完的中亚五国,所谓的主体民族当时都占到多少呢?没有一个占到75%以上的,主体民族最多的是塔吉克,主体民族比重为74.6%;其次是乌兹别克,占到74.2%;然后是土库曼,70.2%;吉尔吉斯,66.6%;最少的是哈萨克,57%。

直到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就有86个民族,而哈萨克斯坦则有130个民族。基本上人口有一点规模的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政治诉求。而且一些国家之间的划界由于民族聚居的原因,犬牙交错,还存在有飞地,比如塔吉克的国境内就有乌兹别克的飞地。

事实上在民族识别和国家划界过程中,不满的意见一直存在,有人认为民族识别的不对,基本上每个民族认为自己的地方怎么划给了别人?这块地方明明一直是我们的啊!比如乌兹别克认为一些州不应该划给哈萨克,而是应该划给自己;同样,哈萨克也认为一些地方为什么划给了乌兹别克而不是划给哈萨克,甚至在花剌子模,还为此发生过严重的对抗。当然,这种情况在强有力苏共之下最终都不是什么事儿,斯大林的做法是一律给扣上“大乌兹别克”、“大哈萨克”或者“大吉尔吉斯”沙文主义的帽子,对花剌子模,更是严厉规定,禁止任何党员发出和苏共中央不同的声音,否则就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沙文主义分子”,要严厉处分,开除党籍,反正就是反人民思想的人民公敌。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民族识别,强化各民族本身很淡薄的民族身份,还大力推行民族自治呢?

三、苏联民族识别、划分的原因和后果

苏联之所以要搞民族自治和民族识别与划分,其实很简单,各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搞民族自治,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防止以前沙俄的属地独立出去,同时为了争取内战的胜利,而进行的许诺,开出的优惠条件。尤其是在当时苏俄红军与白军内战的时候,一些民族提出,只要苏维埃政权允许以后他们自治,他们就立刻支持红军。

而搞民族识别与划分,则在相当程度上是防止泛突厥和泛伊斯兰主义的蔓延。因为如果将以前的突厥斯坦总督区直接改变成一个国家的话,实在是地域过于庞大,并且当时就有2000多万的人口。而在当时,就有突厥斯坦的中央委员提出,只有统一的“突厥族”,不存在什么乌孜别克族、土库曼族等等,突厥斯坦总督区要成立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当时的一份报纸《突厥斯坦报》认为塔吉克人都应该属于突厥斯坦,这份报纸干脆说,塔吉克语是“一种无益和多余的语言”,提出要塔吉克人尽快放弃属于东伊朗语的塔吉克语,而改说属于突厥语系的乌兹别克语,“不要再死抱着塔吉克语不放。”

这些完全就是赤裸裸的泛突厥思想了。

因此,对当时的苏联来说,就必须要对这一倾向进行制止和解决。

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很多批判苏联民族识别、划分的观点,对苏联的做法给予了非常负面的评价,认为苏联的这一做法是失败的,也认为正是苏联当年的民族自治、识别与划分,导致了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种子。我觉得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如果了解了当时的背景,我们就会知道,的确当年的苏联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者更明白的说,是一种妥协。

但苦衷归苦衷,六七十年后的事实证明,苏联当年的做法,的确是失败了。

对苏联当年民族自治、识别与划分,今天反对的观点主要认为,首先这一做法是强调了民族文化的对内认同,强调民族身份而不是国家公民的身份,只有狭隘的民族、血缘认同而没有国家认同;其次民族自治和优惠政策滋生了各民族的排他性,同时也增加了俄罗斯族的不满。

很多学者认为,事实上,民族问题,才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否则苏共只是亡党,改朝换代而已,不会解体。

那么当年列宁、斯大林所面对的情况,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联邦制也不仅仅是苏联有啊,最现成的例子就是美国,也是联邦制,而且美国的民族之多比起苏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没有出现苏联的这种情况呢?

除去二者政治制度不同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的联邦制不是基于民族而划分的,而是基于地域划分的,所以根本没有什么“黑人自治州”、“印第安人自治州”或者“苏格兰人自治州”、“日耳曼人自治州”。而且,联邦制的前提,一般是先有联邦成员单位,而后才会联合起来有联邦国家,比如美国就是先有了十三个独立的州,然后才有的美利坚和众国。苏联当年的确也是先有了部分的联邦成员先于苏联存在,比如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等,但是随后,列宁、斯大林却人为的在中亚制造了五个联邦成员,你制造就制造吧,还不是按照地域划分的,而是按照民族划分。因此,有观点认为:列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苏联,但是也亲手为苏联后来的解体埋下了种子。但真相是,列宁其实明确表示过,实行民族自治式的联邦制,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是向统一国家的过渡形态。只不过,他的继任者斯大林并没有真正领会列宁的深意,而在二战后,斯大林无论在国际还是苏联,其个人威望和苏共的威望,都达到了顶峰,斯大林完全有多次机会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苏联的国家形态,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做,有分析认为,之所以如此,是斯大林过于的自信,他认为,当时苏联的国家形态已经很完美,完全可以成功的维持下去。

同时,斯大林也有现实的考虑:一方面,保持加盟共和国的形态,有利于以后对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这样的国家下手,按照所谓加盟共和国的方式并入苏联;另一方面,苏联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在联合国内都有席位(这是当年始创联合国时,苏联坚持要求的,原本苏联要求他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要在联合国有席位),而保持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一模式,在投票的时候,苏联就有了三票,对苏联是有利的。

当时的斯大林万万不会想到,他就这样错过了改变国家形态的最佳时机。终于使苏联导致了后来的解体。

在欧洲,模仿苏联模式,进行民族自治、识别与划分的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都失败而解体了,那么,一样是学习苏联模式,处理民族问题的中国,当年的情况又是怎样的?是否全盘照搬了苏联的做法?所谓的56个民族是怎么识别出来的?还有多少的所谓“民族”没有被识别?所谓“民族”到底应不应该识别?这一切对中国,尤其是新疆,又都有些什么影响呢?

四、孙中山是怎么划分民族的?

我们知道孙中山和他的革命党人,最初是高举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号召人们推翻满清的,所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当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因为民族主义的旗帜在当时最为直接有效,说白了,就是最容易煽动社会底层。但同时,这个旗帜把中国的各民族,尤其是把满、蒙古二族推到了对立面,更重要的是,这个口号会导致革命方向的偏离,光强调族别矛盾了,淡化了推翻皇权统治的真正目的。

因此,革命党的口号很快就变成了“五族共和”,所谓五族,分别为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和回族,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于中国的民族认识,差不多就是这五个,没有更多的。只不过,其中的回族概念和今天的回族概念差别很大,指的是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也就是所谓信仰回教的人,都是回族,这个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回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等。而满族的概念应该也和今天略有不同,至少包含了锡伯族、鄂伦春族等东北通古斯系民族。

然而随着革命党一步步的取得政权,孙中山发现“五族共和”也不全面。他在一些公开场合就曾讲过,中国的民族不止五族共和这五个,进而提出民族平等,团结等观点。但对于民族问题,孙中山主要师法美国,主要的思路,简单地说就是提出融和、同化,孙中山认为,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民族,所以融和,是应该以汉族为中心,汉族人,要放下身架,主动和其他民族融和,最终所有的民族都融和成为一个“中华民族”,没错,“中华民族”是孙中山首先提倡的,但这个概念不是孙中山想出来的,而是梁启超先提出来的。

今天的中国少数民族,一说到“同化”就立刻排斥和反感,对这个词十分敏感。很多人也不敢说,好像一说了就是政治上不正确。但实际上,所谓同化,重点在于价值观的同化,比如都追求科学民主自由平等这些,难道不是应该一致吗?其实再放眼看一下历史,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从未间断过的融和与同化,新疆的任何一个民族,哪一个历史上没有互相融合、同化过?事实上今天所有中国人,无论什么族别,很多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都来自西方,无论是来自《大宪章》、《独立宣言》还是《资本论》。连纪元、24小时制、交通规则等等都是来自西方,叫一个古代的中国人看今天的中国人,那绝对是被洋鬼子同化了,但这好像也并没有怎么影响张艺谋在银幕上一场接一场的开中国式大染坊,也没有影响马应龙全面占领美国人的肛门。

孙中山之后,无论是袁世凯和北洋政府,还是蒋介石政府,都部分或发展性的继承了“五族共和”和孙中山的融和、同化观点。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搞什么民族识别,事实上,对于很多后来的少数民族,都一概不承认,认为都是汉族,尤其是对西南地区,更是这样,西南地区的民族,当时也就是认了一个藏族,比如今天所谓民族最多的云南,当时是不认为有什么少数民族的,认为都是汉族的分支,或者已经成为了汉族罢了。所以有一段时间,咱们批判万恶的旧社会的民族政策,就有这一条:不给各少数民族平等的权利,否认多民族的存在。奇闻呀 WwW.qiWENya.COm

总的来说,国民政府一直在努力淡化民族意识,消减民族界限,这就有点类似西方一些国家,只强调国家公民的身份,而不强调民族身份。

当时的新疆,因为紧邻着苏联的中亚地区,所以在民族的认定上,不可避免的跟着苏联走,尤其是盛世才时期。因为盛世才上台就是靠着斯大林上台的,而且还是苏共党员,因而在民族政策方面,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因此在盛世才时期,也对新疆的各民族进行了识别和确定。

那么当时的新疆,和苏联的中亚地区类似,也是民族意识淡薄,民族界限模糊,民族认识混乱。以维吾尔族为例,甚至很多人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维吾尔族概念。虽然按照主流的说法,在伊斯兰教统一塔里木盆地后,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开始形成,但实际上,直到20世纪初,也很少见到维吾尔人的概念,维吾尔人互相说起来,不会说自己是什么什么族,更多的是按照地域来区分:我是和田人、阿克苏人、吐鲁番人、喀什人,或者是七城人(指南疆喀什、和田等七个城镇)。而且各地的维吾尔人诉求也不一样。

比如东疆哈密、吐鲁番的维吾尔人,基本上是与中央保持一致,如果发生暴动,目的往往是要求该地穆斯林的利益,而不是闹独立和分裂;北疆的维吾尔族,则更多的受到了俄国——苏联的影响,如果发生暴动之类,基本都和俄国——苏联有着直接关系,搞民族解放、民族自决等等。而南疆的维吾尔族,因为紧邻费尔干纳盆地和阿富汗等,所以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浓厚,如果暴动,基本都是要分离和独立,建立泛伊斯兰或者泛突厥政权。

盛世才时期,因为有了苏联的民族识别,所以对盛世才来说,民族识别就简单的多,照着苏联识别出来的民族一个个对就行了。最终,盛世才时期确定了新疆有14个民族。我们知道新疆的世居民族是13个,那么当时为什么多出来一个民族呢?其实当时多出来的那个民族就是塔兰奇人,也就是迁往北疆种地的维吾尔人,当时被当做了一个单独的民族。

1934年,盛世才政府还确定了维吾尔名称,首先是不准叫维吾尔人为缠回,也不应写作畏兀儿或者威武尔,而是统一写作维吾尔,因为古汉语中,“吾”和“尔”刚好是我和你的意思,因此维吾尔的名字就是取维护你我之意。

总体上看,当时的新疆虽然深受苏联民族识别和观念的影响,但是也还是继承着孙中山以及国民政府五族共和、各民族融和、同化的观点,而且也大力宣扬各民族一律平等,盛世才提出的所谓六大政策之一就是“民平”,也就是民族平等。对于民族识别,只是粗略和简单的,没有大力强调民族属性。

五、中国的民族自治和识别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参照苏联模式进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识别。事实上,早在1947年,在还没有取得全国政权的情况下,内蒙古自治区就已经在中国的领导下成立了,当然也是参照的苏联。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开始也有人提议完全按照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形式,但是被中国高层否决,而只是搞自治区、州、县、乡。而且中国的民族自治和苏联的民族自治有一点很大的不同。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自主的权利非常大,比如可以有自己的外交等等,这些,中国都没有照搬。具体到新疆,最初也是有人提议,将新疆定名为维吾尔斯坦,这个提议也被毛、周所否定。

在这里主要讲一讲中国的民族识别。

1950年到1954年,中国开始进行第一批民族识别,确定了38个少数民族。新疆的14个民族,除了塔兰奇被归并到维吾尔族中,达斡尔族待识别之外,其他的,都在这一批被确定。

1954年,开始第二批民族识别,到1978年年底,先后确定了16个民族,包括达斡尔。

这期间赶上文化大革命,所以民族识别工作进展不怎么利索。

到了1979年,确定了最后一个民族:基诺族。这样,加上汉族,中国的56个民族最终确立。

然而,要求被识别、确立为单独民族的群落却远远不止这些,请注意,是远远不止。

刚开始搞民族识别的时候,毛泽东估计中国可能有十几个民族,于是中央是要求各地自己报,都有什么民族,结果没想到这一下子就炸了锅,报上来了400多个民族,最夸张的是云南,一家伙就报上了260多个。

这里面各种情况都有。有些是某个民族的分支,有些是民族融和的群落,还有些是一个民族在不同省份的叫法,反正是眼花缭乱。其实这也刚好说明了中国各民族的特点,尤其是西南地区,历史上融和、分化的很厉害,而且一直杂居。

那么,中国的民族识别是否完全照着斯大林的四条标准来划分的呢?不是。因为如果按照斯大林的四条标准,完全在中国行不通,但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没有人敢公开质疑斯大林的四条标准,包括毛泽东,都是暗示,还不是明说,只是暗示对于中国的民族识别可以灵活掌握,也就是不一定照着斯大林的标准来。

因此,实际上,中国的民族识别标准,经过“中国特色”的删改,大概是变成了六条。斯大林民族识别认定的四条标准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认同。但是显然共同语言这一条在中国就不适用,比如裕固族就说两种语言,西部的裕固族说突厥语,东部的裕固族说蒙古语,但却是一个民族。

以共同地域来区分更是不可能,比如回族全国到处都有聚居,再说也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更有很多民族跟麻花一样互相交织在一起,根本不可能按照什么共同地域来识别。

因而中国实际上是删除了“共同地域”这一条,增加了“历史渊源”、“共同的风俗习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宗教”,同时将共同的经济生活改为了“生产方式”。

但是即使这样,识别起来依然问题很多,充满争议。

即使是到了今天,很多族群依然坚持自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所以现在中国待识别的所谓民族,至少还有三十多个,包括新疆的图瓦人、刀郎人等。其实就算是已经识别的民族里面,也不见得没有问题,比如在南疆进行民族识别的时候,一些人就说自己是蒙古人,但是当时搞这项工作的干部哪里能搞清楚新疆历史上的民族变迁啊,所以将这些自称蒙古族的人统一都识别成了维吾尔族。

而争议最大的,则是中国政府刻意“制造”民族,然后给“制造”出来的民族编造历史、制造文字。比如国际上就有对壮族的质疑,认为其不过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或者是已经和汉族高度融和、认同的族群,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很多壮族人的族谱就写着来自山东等,却被硬制造成了一个民族。

与之类似,还有白族,解放前称为民家人,很多白族人的家谱写着来自江西或者南京,自身也是认为自己是汉人的一个分支。土家族也一直自认为是汉人,不过是居住在山中罢了。但是自从被认定为一个民族后,土家族的人口是中国所有民族中人口激增最迅猛的,大量人口自称,或者被划分土家族。

所以,如果按照现在的民族识别,那么粟裕就是侗族,贺龙就是白族。但是这二位从来也没有觉得自己不是汉族。

再远一点,当年太平天国的很多将领,按照现在划分,都是壮族,但是显然他们根本没有什么自己是壮族的意识,提出来的口号,还是要驱赶满清鞑子,完全是以汉人正统自居。

而客家人据说也差点被识别为一个少数民族,因为按照语言,对非客家人来说,客家话基本就是一门外语,风俗习惯也与现在主流的汉族人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所谓客家人,在血统上是更为纯正的汉族人,是古代中原变乱迁移到南方的河南人等,客家话也被称为“中原雅言”之一。

我们要知道,当年太平天国的老大洪秀全就是客家人,早期核心领导人中的南王冯云山、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等等都是客家人,而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也被认为是壮族(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客家人),如果客家人被划分成一个民族的话,那么太平天国就是一个“客家族”和“壮族”的少数民族政权了。

客家人之所以未被单独识别成为一个民族,据说是当年著名的爱国华侨、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不同意,陈嘉庚当时的是属于共和国的红人,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等,被毛泽东称之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样的一个人出来反对,自然是很有份量的,因此客家人就未被划分为少数民族。

与这种不愿意被划分为少数民族的情况相反,更多的是大量族群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这里面有为了追求少数民族优惠待遇的原因,也有自身认同的原因等等,但不可否认,大多数都是出于优惠待遇的考虑,既然少数民族身份吃香,为什么不当少数民族呢?

随着民族识别的不断展开,追求优惠待遇的诉求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一些已被认定为少数民族的群落,也认为自己不属于某个民族,而是单独的民族,其实这恰恰反映出,经过我们的民族识别和宣传,开始出现对民族身份的政治诉求而非经济利益的需求,并越来越强烈。

所以民族识别搞到最后,就难以再继续下去了,因为越识别,“民族”越多,因此自基诺族之后,中国全面停止民族识别。也就是说,中国的民族名额就是56个,满了。甚至对一些长期坚持自己是单一民族的族群做工作,做工作干什么?让这些人自愿依附于附近已经被识别的某个民族中——你还是少数民族,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单独民族——反正民族数不能突破56个。

六、对于中国民族识别的不同看法

到今天,中国所谓未被识别,或者不承认识别的所谓“民族”,比较著名的有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两侧,以登山协作为业的夏尔巴人,分布在贵州西北部的穿青人,分布在川西北和甘南的白马人以及摩梭人、僜人、格鲁人、苦聪人等等,甚至还有土耳其人、土生葡萄牙人、犹太人等等。

在新疆,最著名的就是图瓦人、罗布人、刀郎人和克里雅人所谓四大部族。历史上,他们都和突厥诸部落、蒙古人、藏人等有过交集,各自也有着独有的传统。

比如图瓦人,历史上曾突厥化,也曾蒙古化,而且自身也分为三支;罗布人的生产方式和很多习俗也与主流维吾尔人不同,被认为可能为古楼兰人后裔;刀郎人被认为和蒙古人有关;克里雅人则认为很可能与藏族人有渊源等等,众说纷纭。

目前,图瓦人被划归为蒙古族,其他三个则被划归为维吾尔族。

对于民族识别,始终有着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后,对民族识别,强调民族身份而非强调公民身份,质疑的人就更多。

民族识别的本意,是消除民族歧视,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但事实上,却反而造成了新的不平等,比如最为人所质疑的所谓“两少一宽”、高考加分、计划生育等等。首先是汉族人的不满:为什么同样犯了罪,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执行标准不同?为什么同样的国家政策,少数民族和汉族执行就不同?所以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汉族人拼命的将自己改为少数民族,这也导致了少数民族人口的激增。

其次少数民族也并不领情,往深了说,这种照顾、优惠,也是一种歧视,比如很多少 数民族知识分子对高考加分并无好感,你一直加分照顾,就很难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再次在技术上也有问题,香港是不是中国的?那么香港本身就有欧美的白种人、菲律宾人、越南人等等,算不算民族?广州现在有多少中国籍的黑人了?算不算一个民族?

其实这些还都不是问题的本质。

问题的本质是,苏联模式的民族识别与划分,是基于政治上的,而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很多人疑惑:这种人为的强调民族的政治身份,真的好吗?大家都是一国之中的国民?为什么要有权利、义务上的不同呢?这不是人为的制造分化吗?而且本身很多所谓的民族,之前并没有什么民族观念,甚至已基本与汉族无异,硬把他们划分成一个个民族,除了增加分化,看不出有什么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味强调民族身份,就会直接导致对国家认同的削弱,看什么问题都从本民族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客观的,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只能越来越深。同时,过于对民族身份的强调,只会增加民族间的排他性。只会加大各民族的内向发展,从而产生越来越大的离心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在看新闻报道时,尤其在报道恐怖袭击之类的新闻时,媒体都绝口不提犯罪嫌疑人什么族,开始回避这一点,对于境外的恐怖袭击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和我们国内的某个民族有关,最多也就是说中国籍。

在网络上,对于民族识别的批判则更为激进,很多人认为在身份信息中,就应该取消民族这一栏,并不一定要认同一个梁启超生造出来的中华民族概念,只要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国公民就可以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作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所有的成员都应该是一律平等,享有一样的权力,承担一样的义务,承认民族不同,不是政治上的不同,而是文化上的不同。

事实上,民族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虚化的概念。所谓民族,不过是一个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团体,而族群间的流动和变迁才是常态。也就是说,所谓“民族”是很容易被改变的,从来就不是固化的。无论是新疆的诸民族还是西南的诸民族,历史上的融和、变迁、分化、组合,又岂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又怎么可能通过人为、硬性的识别就解决?比如新疆的四个所谓未识别民族,正是各个群落不断融和、组合的活化石。

就连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本身,也都是一部不断融和变迁的历史,如果没有自古以来的融和,就不会有今天的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或者哈萨克族。

正像有学者说的:官方介入民族身份的认定,即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政治性固化。国家介入民族身份的认定,在人为强化了各族群内部的自我认同的同时,也阻碍了不同民族间的自然交融与流动,削弱了国家认同。

自然地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