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解密 >

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

来源:奇闻呀(www.qiwenya.com)时间:2022-10-28 11:20作者:手机阅读>>

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

宋仁宗是自汉文帝之后,又一个公认的仁君。《宋史》中对他的评价也是颇高。只是让人遗憾的是,明君宋仁宗一生无子(三个儿子先后夭折),最终不得已立堂侄赵曙为皇太子(后来的宋英宗)。

子嗣不旺的宋仁宗

宋真宗、宋仁宗两代人的子嗣都不旺,到了宋仁宗更是绝嗣。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件事关统治安稳的事情。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的第三子赵曦死后,此后所生的都是女儿。于是群臣上书,建议宋仁宗在宗室之中选择一位为嗣子,作为未来的天子培养。

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

这一提议被宋仁宗果断拒绝,此时的宋仁宗还抱有幻想,期待着后妃能给自己生出儿子。只是在此之后,宋仁宗所生的都是女儿。因此,在宋仁宗后期,他的继承人问题成为重要之事。而要往前数,仁宗父亲宋真宗,子嗣也是艰难。

宋真宗有六个儿子,可惜大多都是早夭,最后只剩下最小的儿子赵祯。在宋真宗重病期间,有一件谋反案涉及到宋仁宗,宋真宗本想查个水落石出,但却被大臣的一句话惊醒:“陛下你有几个儿子?”宋真宗只有这一颗独苗,总不能皇位不传儿子却传给其他人吧?因此宋仁宗这次算是有惊无险。

其实,在宋仁宗出生之前,因为宋真宗的儿子都早夭,宋真宗已经把弟弟元份的儿子允让接入宫中,作为太子培养。等到后来仁宗出生后,才又把允让送回王府。

濮安懿王允让字益之,商王元份子也。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始为右千牛卫将军。周王佑(真宗次子,九岁夭折)薨,真宗以绿车旄节迎养于禁中。仁宗生,用萧韶部乐送还邸。

等到了宋仁宗,比父亲宋真宗更悲催,仁宗的三个儿子都早夭,这就给皇室和大臣们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赵宗实,四岁时曾被宋仁宗养在宫中,后来仁宗有了儿子又把赵宗实送回王府。父子两代人都作为皇位“储备人才”,最终又都被送回,也称得上悲催了。但这一次,事情出现了转机。

宋英宗登基之路的一波三折

宋仁宗自己有了儿子,自然把养在宫中的赵宗实给送出宫去。只是宋仁宗的儿子没有皇帝命,三个儿子先后夭折,皇储之位便空悬下来。文彦博、富弼、包拯等历史上的名人,都不断请求宋仁宗建嗣,却无一例外地被宋仁宗拒绝。这位好脾气的仁宗皇帝,在接班人这个问题上,有着自己的倔强。

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

直到嘉祐六年(1061年),已经五十二岁的宋仁宗,终于断绝了希望,同意建嗣。在嘉祐七年,赵宗实被立为皇子,是为后来的宋英宗。

七年八月,许罢宗正,复为岳州团练使。戊寅,立为皇子。

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暴卒,被改名赵曙的宋英宗登基为帝,仁宗的皇后曹氏被尊为皇太后。曹皇后是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身份显赫。而且,在她前面,有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垂帘听政的例子,因此,曹皇后也想有样学样。

只是宋仁宗即位时只有13岁,而此时的宋英宗却已经32岁,自然无法容忍曹氏的专权。在宋英宗登基的初期,英宗和皇太后之间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甚至到了曹太后想要废掉宋英宗的地步。

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

而宋英宗的身体也不好,即位几天后便生病。等到要给宋仁宗大殓时,宋英宗竟然不能成礼。百官无法,只得请曹太后暂时一同处理事务。而且,宋英宗在生病期间,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上,都多有忤触曹太后的地方。再加上宦官从中挑拨,使得曹太后生出了废掉英宗,另立新帝的想法。

帝(英宗)疾甚,举措或改常度,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悦者,乃共为谗间,两宫遂成隙。

曹太后废立之意非常明显,还询问汉废帝刘贺的事情,暗中送礼物给宰相韩琦,暗示宰相效仿当年霍光废立之事。只是韩琦并没有攀附曹太后,而是秉公处理,居中协调。以英宗生病为由,言行难免昏乱,以此来安慰曹太后。

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

陛下今日,皆太后力,恩不可不报,然既非天属之亲,愿加意承奉,便自无事。

韩琦回头又来劝解宋英宗,使得英宗醒悟过来,缓和了和太后的关系。自此,皇帝和太后的关系得到缓解,一场可能引起巨大风暴的危机化解于无形。

等到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身体痊愈,韩琦趁机向太后辞行,要到地方上去任职。韩琦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担心再次出现真宗皇后刘娥专权的现象,借此机会让曹太后还政给宋英宗。曹太后当面表示愿意还政,只是当韩琦追问什么时候还政时,曹太后却顾左右而言其他。

(韩琦)厉声命依鸾司撤帘,帘即落,犹于御屏微见太后衣。

正是韩琦的当机立断,冒着得罪太后的风险,才使得曹太后还政英宗,避免了后宫干政的局面。至此,宋英宗开始了亲政,坐稳了皇位,避免政权出现大的动荡。只不过,即位后的宋英宗虽然励精图治,可惜在位仅仅四年,英宗时期非常短暂。

短暂的英宗时期

宋英宗在位只有4年,但在为政上却也有相当亮眼的表现。英宗最突出的两项政绩,便是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以及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宋朝自宋真宗以来,便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现象。其中,冗官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英宗改革了对官员考核的“磨勘”制度以及取士的科举制。

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

因为宋朝实行官称和职位分离的制度,借此避免官员专权现象,避免五代十国那样的动乱。但官称与职务分离,固然避免了专权,但也造成了冗官现象。许多官员在没有新的派遣职务时,即使赋闲在家,仍旧能够领取俸禄。

而朝廷对官员的磨勘,也十分松散。到时不论是否有政绩,一律给予升迁。长此以往,冗官自然是不可避免。宋英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延长了磨勘的时间,对中高级官员的定额也做了限制。磨勘时间延长,自然减缓了官员升迁的速度。对中高级官员数量做了限额,自然减少了俸禄的支出。

而且,为了从源头上堵住冗官现象,宋英宗下诏,令礼部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自此,”三年大比“的规定为后世遵行,一直到科举制度被取消。

北宋在宋太祖时期,科举的举行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数年不举行,有时连着好几年都举行,而每次也只录取一二十人,多的时候也不过百人。到了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一次录取的人数达五百多人。有时,录取的人数都会比上一年增加。长此以往,做官的人越来越多,国家财政根本吃不消。

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

针对这种现象,宋英宗要求,每次录取的人数不得超过六百人。这样,就从源头上堵住了”冗官“的根源,澄清吏治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奇闻呀 WWw.qiweNyA.cOM

只不过,身体一向不好的宋英宗,在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又病倒了,不久之后便不能说话。在这种背景下,宋英宗长子赵顼被立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神宗。

治平四年(1067年),在位仅四年,年龄只有三十五岁的宋英宗驾崩,皇太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而改革的重任,也落到了年仅二十岁的宋神宗的肩上。宋英宗在位虽短,但为后续”王安石变法“,埋下了伏笔,”慨然有救弊之意“,只是天不假年,英宗早逝,改革的重任只能交给后来人了!

历史解密排行